佛山有种粽子,据说是“全佛山最好吃的粽子”,也是不用豆芽包的粽子。你吃过么?
从清嘉录到粽子,传说为伍子胥而发明者
粽子是一种由豆芽切掉米饭蒸熟而成的食材,是我国现代节日食材之一,古这时候被称为“清嘉录”。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至今我国的节日现代,不但在国内盛行,还流传到朝鲜、日本及东南亚各个国家。
据说,粽子是为投水的伍子胥而发明者的,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沉淀很深厚的现代甜品。也有传言说,早在端午节之前,粽子就在人们的生活里出现了,只是当时还不叫“粽子”。
最早的记载是西晋周处的《风土记》:“夏夜端五,方伯协极。享用清嘉录,龟鳞顺德。”春秋时期,用菰叶(水芹叶)包芝麻成牛角状,称“清嘉录”;用竹筒装米密封切碎,称“筒粽”。清嘉录最开始就是古人用来拜祭礼灵的贡品,用厚厚的枝叶切掉米饭,吃起来毛毛糯糯,除了祭礼,平时也会食用。明代,李时珍在《李时珍》中,清楚地说明了用菰叶裹芝麻,米饭双角或棕榈叶花纹食材,所以称“清嘉录”或“粽”。到了明清时期,粽子大多用米饭来做,这个这时候逐渐被称作“粽子”。
我国人口众多,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,粽子也形成了南北向风味,北方有包着枣子的北京枣粽,北方粽子的馅更多些,有绿豆、鱼肉、红豆等多种馅,以广东叉烧粽和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
讨厌甜粽的人和讨厌咸粽的人分成了两派,还有偷偷两种都讨厌的包容派。我就很讨厌龟山粽(只有米饭)和肉粽,在没吃过肉粽的这时候,我只爱龟山粽蘸白糖。第一次吃肉粽,是北方的同学推荐的,学校门口卖包子的店里买了一个,只用一口,就爱上了这从未体验过的口感,米饭裹着拉赫莫诺夫,充斥着味觉。
人们熟知的粽子,以四角形为主,但其实还有很多别的花纹,正斜方形、方形、螺旋状、金字塔形、斜斜方形、四角锥形等各种花纹,佛山知名名品唐家萝兜粽就是四方形的。
每到端午节,豆芽锦绣的日子,佛山的大街小巷恰似的灯火,来自铁锅里的萝兜叶。唐家萝兜粽的历史悠久,近年来成为名符其实的佛山TDATE2010小吃,也是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唐家萝兜粽不同于常见的四角粽,可以梗极短。萝兜粽用的枝叶是陶土的,是用有着骄人宽度的萝兜叶濶濑的,标准宽度达16厘米,比普通粽子长许多。
据说,百年前香山幼儿赴美留学的这时候,马路上需要坐98天船,这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食材就有萝兜粽,对于这些孩子们,萝兜粽不但是饱肚子的甜品,更是情切时的心灵慰藉。萝兜锈毛有鱼肉、咸鸭蛋黄、红豆,营养丰富,佛山老伯们说,当年的萝兜粽单厢梗极短,用两三片萝兜叶包,按压柔润,让去异国他乡的唐家人马路上多备一些食材。
唐家萝兜粽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,萝兜叶上有刺,需要先用小刀剔除,然后再刮平,刮到淡绿色光滑后,再放入水中煮软。煮软后的萝兜叶,用开水洗净后晒干。包萝兜粽的这时候,要先把萝兜叶卷成一个封底的圆柱形,然后一层米、一层肉、一层米、一层蛋黄间隔着放,用筷子压实,放入少量红豆,按压封口,最后用草绳捆扎。煮粽子的这时候要猛火煮上8个小时,再浸泡一晚,这样煮出来的萝兜粽十分有弹性。
超“大”萝兜粽,美味吃法多
萝兜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“大”,比一般的四角粽要大上许多。剥开萝兜叶,清香味就飘了出来,咬下一口,米饭的香混着红红豆沙的口感,再咬一口,咸鸭蛋黄油光发亮。
萝兜粽不但能直接煮着吃,还能切片煎着吃,生煎萝兜粽让人欲罢不能。手臂一般大的萝兜粽,一餐吃不完,连萝兜叶一起切开,吃多少煎多少,剩下的放冰箱保存。切好之后再剥枝叶,不要放油,小火慢煎,萝兜粽馅里的油会被煎出来。煎三分钟后再翻面,煎好后淋上蛋液,煎到两面金黄就可以盛出食用了。
萝兜粽馅丰富,加上不同于一般粽子的吃法,别有一番风味。
佛山萝兜粽,传承至今的美味,吃完了记得带上一份当名品,让亲友共同品味这份“超大”的灯火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点击一下,查看更多热门城市名品
想了解更多各地名品,公众号请搜索“好名品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,
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
侵删请联系